人工智能“神器”在抗疫中应用

2020-04-18 1370

央视网消息:在4月3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介绍,在整个疫情防控中,我国很多研究院所和企业都积极把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用于疫情分析、识别测温、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方面。应该说,这些应用对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我们梳理下2020年与人工智能相关疫情产品

1.  疫情分析:实现疫情预测、跟踪和决策辅助,知识疫图旨在提供最全的疫情动态数据和最细风险指数预测;以知识为核心,为用户提供疫情相关数据、新闻、学术动态,并为用户行为及决策提供参考。从疫情、科研、知识、媒体和政策等五方面收集来自各地各种类型的相关开放数据

“对于疫情发展趋势,系统不仅基于流行病学模型和AI算法进行预测,还进一步与搜狗搜索合作,利用用户搜索日志数据从社会群体行为心理学角度分析和预测地区的疫情发展


      

2. 识别测温:传统的手持温度枪测温,在体温的检测方面,不但需要人手持近距操作,其低下的检测效率, 近距离的接触, 反倒造成人员的“防疫性聚集” ,增加感染风险 。

  在数据收集方面,更是存在极大的漏洞与数据筛查隐患,由于手持温度枪没有数据同步记录功能,靠人手笔纸记录,日后筛查的真实性与时效性可想而知。非接触式人体测温筛查产品正好解决以上问题,在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


      

  3. 病毒检测:主要用于识别和监控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或感染的活动,确认和检测血液中各种感染。

        4. 辅助诊疗:计算机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Computer assist diagnosis,CAD)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使用于临床,近年来更是发展成为人工智能(AI),作为医疗中的全球性热点。其中,肺结节的AI辅助诊断是临床最容易的切入点。已有很多的AI软件可以用来辅助诊断肺结节的良恶性。

           
        5.  服务消毒: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较广,因此减少无必要的接触,切断传染路径是防疫工作的重点,智能机器人充当医护小助手,比如智能导诊,自动喷洒消毒剂,自动识别口罩佩戴。

      

疫情期间,一批人工智能产品,比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人脸识别、智能测温、智能语音机器人等,在抗疫中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总体上看,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应对疫情,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但是长远来看这将是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是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和重点,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科技部非常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疫情期间,科技部也紧急发布了一批人工智能指南,进一步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共性技术和关键器件的研发支持。

近期,科技部还将结合疫情防控,针对智能医疗,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染病防治、药物研发等方面的应用,通过“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支持一批研究项目。


[返回]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联系我们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