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龙”首登A股,80后科学家创业7年终于IPO,身家达40亿

2022-05-28 1385

原创:创业邦  527日, 云从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此次IPO发行价为15.37元/股,首日开盘冲至25.06元/股,较发行价大涨56.15%。截止发稿,总市值最高超过170亿元。“AI四小龙科创板第一股”,终于诞生了。云从科技的背后是一位80后科学家辞职创业的故事。1981年出生的周曦先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获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2011年,周曦选择放弃美国高薪工作的要约回到国内,用半年时间就建立起中科院首支AI团队。2015年,周曦再次做出了重大抉择,带领团队创立云从科技。
    商汤科技与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并称为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俗称“AI四小龙”。作为成立时间最晚的“AI四小龙”,2015年成立以来,云从科技至少融资11轮,融资总额超53亿。
     对于AI赛道的布局,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有着一个更为长线的体系化思考。“假如未来AI应用场景是百花齐放,在早期找准切入点、提高命中精准度就显得十分关键。”费建江认为,在下游应用不明朗的情况下,就要先抓住上游算力这个节点性的机会。2016年,元禾原点领投了寒武纪的天使轮。算力布局完成后,费建江开始向下游寻找赛道足够宽、市场足够大的应用场景。用拟人的方式来看人工智能,就很容易理解。在感知信息世界的过程中,70%的信息都依靠于眼睛(即视觉)来获取,20%依靠声音和对话来交互。因此,人脸识别、图像识别也被认为是AI最典型的应用。
   技术底蕴是基础,在此之上要具备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具体来说,创始人要能够根据当时的竞争格局和技术产业化的趋势,对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路线进行完整的逻辑推演。

在当时,各家AI公司都在比拼人脸识别的精确度,它们也成为了各种国际奖项的常客。“虽然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种策略和打法,可以提高公众曝光和关注度。但实际上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阈值,并不是无限接近于100%就代表是最好的。”乐金鑫说。
    在这股AI热潮下,周曦并没有头脑发热。他要验证的不仅是拿奖能力,更多的是如何真正落地、赋能客户。2015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各家AI公司都将人脸识别的PK战场压在了安防、公安赛道。不仅有依图、商汤、旷视这样的明星公司,还有BAT、华为这样的巨头,用虎狼环伺来形容毫不为过。因此,作为“AI四小龙”中成立最晚的一家,云从科技在商业上如何卡位、用什么样的策略和打法就成为了关键。对于这点,周曦想得十分清晰:依托中科院背景,打造一支AI国家队。他将云从科技未来的主战场,锁定在当时还鲜有AI公司进入的金融行业。金融行业虽属于传统行业,但天然拥有大量数据,非常适合应用AI技术。并且,金融行业对于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这对于云从打磨产品体系、磨练团队都是绝佳的机会。一旦云从科技在金融行业形成行业壁垒,有了自己安身立命的主战场之后,再去赋能千行百业无疑会更加容易。
     打造AI国家队的想法,正与乐金鑫的想法不谋而合。元禾原点同样是国有体系的背景,也操盘过寒武纪这样的AI芯片国家队。时至今日,云从科技实现了从智能感知到认知、决策的核心技术闭环。据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跨镜追踪、3D结构光人脸识别、双层异构深度神经网络和对抗性神经网络技术等AI技术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在业务布局方面,云从科技也已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比如,中行、农行、建行、交行、海通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先后应用其人脸识别系统。招股书显示,2019年到2021年,云从科技收入分别为8.07亿、7.55亿、10.76亿。2022年到2025年,公司收入规模预计为16.82亿、25.01亿、32.27亿和40.11亿,年复合增长率33.60%。
  “AI四小龙科创板第一股”为什么是云从科技?2015年,刚成立的云从科技天使轮融资6000万元,投资方为人工智能公司佳都科技、杰翱资本,并没有知名的大机构。投资与否,元禾原点内部还有过纠结。迄今为止,云从科技依然是元禾原点投过的“最贵”早期项目。当年,元禾原点4亿多元投资寒武纪已经是一个突破,而20亿元投资云从已经远远突破了作为早期机构的舒适区。在元禾原点内部,有这样一条共识:早期投资,不能求同,而要存异。只有赚取认知差异,才能从投资上获得高倍数的回报。寒武纪的投资,便是验证这条投资逻辑的最佳证明。
    跟随大基金投,大概率不会犯错,但最多只是拿到平均利润。投云从的底层逻辑更多的是希望存异,不去追大基金投过的已经跑出来的明星公司。费建江谈到,作为一家投早期的机构,面临AI赛道的高估值,所投的项目必须要有非常高的成长空间和营收增速,才能够保证投资得到高回报。在那个时间点,云从是“AI四小龙”中成长空间最大的一家,性价比也是人民币基金重要的考量点。从底层逻辑来说,投资人和创始人要在“云从未来会变成一家怎样的公司”这个问题上达成价值认同。费建江曾在投决会上指出,市面上大部分公司最后都会变成这三类:如果云从是一家单点技术突破型的公司,可能只是值得被收购;如果把这项技术做成一个产品,可能就是一家产品型公司;如果再能够打包成一套解决方案,那么就可能是一家集成商,虽然不代表没有核心技术,但毛利率就会偏低,公司的增长瓶颈很快就会显现出来。
   因此在投早期项目上,就要看到每家公司的终局会是什么,哪家最有可能成为平台型的生态公司。从上市这个时点来看,虽然云从还并没有达到平台级公司的程度,但显然正在按照当初元禾原点的推演来发展。
     AI赛道从热潮到催生泡沫,扎堆做安防,再到后来因为数据安全问题人人喊打,在这样一个外部环境下,如果创始人没有深度的战略思考、只看到一叶扁舟,那么就只会随波逐流,不断调整业务板块。乐金鑫说,当初AI公司扎堆的安防行业,门槛也在提高。在回款账期拉长的情况下,这些公司只能再杀入到其他行业。对于能够依靠融资快速完成资本积累的公司来说,至少还能够扛住一些风雨,但对大多数AI公司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可以说是拿着所有投资人的资源来交学费。
      云从科技也一直在进行产品技术、商业策略、组织结构的变革,但这种改变是由内而外的,基于的是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迫于外部环境不得不变。因此,创始人最重要的特质就是要自知自省,在各家风起云涌的时候,创始人要对自己有清晰地认知,明白公司的核心技术、核心价值以及所具备的资源是什么,做一个通盘的顶层设计,明确哪些路可以走、哪些路不能走。这样一来,公司对于资源的利用和调配后就会更加高效。
       费建江指出,公司在考虑整个融资规划和估值增长时,一定要尽可能与当时公司的发展阶段和业务现状尽可能地匹配,最终各家比拼的还是商业实现的能力。相较其他三家“AI四小龙”,云从起步晚、估值较低,并没有盲目的与对手拉平估值,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往前走,这是更加可持续、健康的融资策略和估值管理。

[返回]
电话咨询
邮件咨询
联系我们
QQ客服